全文预览

语文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6KB

文档介绍
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仍未解脱排除。作者忆念江南采莲,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内心的不宁静自然仍不能排解;而古今对比,莲花依旧,世态全非,作者无可奈何只好回到黑暗的现实中来,其感情之曲折,思路之清晰,可通过对“颇不宁静”几字设问讨论,自然理出头绪来。Р第三、确定基调。以《阿Q正传》一文为例,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分析讲解,难度大,教学呆板。考虑到第四小节概括介绍了阿Q对革命的态度,可通过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粗知阿Q思想基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笔者问道:“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痛绝。而这种看法,作者说是“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能不能知?”经过一番讨论,明白这是封建正统思想在阿Q头脑里作怪。阿Q 这里以统治者自居。再问:既然这样,阿Q为什么又神往革命呢?学生参读题解,认为这是他的阶级本能的反映,最后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从这两方面概括阿Q对革命态度的一词:“投降”。这两字最能反映一个对革命深恶痛绝的封建“统治者”却在神往革命的心态。学生就此把握了阿Q的思想基调,扫除了阅读上的一大障碍。Р第四、抓住线索。记叙文中都有记叙的线索。在小说中贯穿于各个生活事件之间的发展脉络,就是线索。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活动,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脉络,所以有复线小说。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写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日常生活,其中虽然包含着故我双方的矛盾冲突,但很难根据它来梳理情节的发展脉络,因为作者并未将重点放在充分展示这一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上,而是放在细致地描绘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上。如果根据人物的活动来梳理就比较容易,也能把所有的生活事件贯穿起来。笔者问:从水生嫂这群普通妇女的活动来看小说展现了哪些生活事件?学生顺理成章归纳出了Р“话别”、“探亲”“遇敌”、“战斗”、“返回”等情节,这里抓住了女人们这条主线设疑,也就是抢占了理解课文情节内容的制高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