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师:很好!还有吗? 生: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可以分成四部分。第1 自然段是第一部分, 总起全文, 点出云南是诗歌的家乡, 为下文描写云南的歌会作了铺垫。第 2~3 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山野对歌,手法是以人衬景; 第4 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山路漫歌,手法是以环境衬人;第 5自然段是第四部分,写村寨传歌,手法是点面结合。师: 说得很到位啊! 这样, 我们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及其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了。纵观全文, 作者对云南的歌会十分感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的提问不多,但每个问题都有引领作用,而且问题还有梯度, 渐渐深入。课堂教学是由许多问题组成的, 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是一个。但都得在理, 都得合乎逻辑, 只要要言之有据, 言之在理就行了。再次,教学流程的安排要合乎逻辑。教学流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这个流程的发展, 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运行, 谁在前谁在后, 为什么要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它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后面要安排这样的环节。它和前面的环节是什么样的关系, 都应该有道理可讲, 这就是教学程序合乎教学逻辑的体现。又如《端午的鸭蛋》的教学过程值得借鉴。一、导入。二、自由诵读,感知课文内容。三、研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人的认知规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由诵读一边研边读一合作探究。从安排来看。是合乎逻辑的,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 自由感受, 获得体验。在自由诵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通过研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再通过探究体现研读的效果, 提升读的质量。这样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什么搞清楚了, 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 教学逻辑在教学程序中的体现就出来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更遵循教学逻辑。追求诗意让课堂教学有灵性; 追求课堂教学的逻辑性让语文课程回归基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