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Р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进而内化为能力,形成智慧。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新课堂“活”起来了,但怎样做才“活而有序”、“活而有效”。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活动才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主动地建构有效的学习.Р教师还要使用准确、生动、凝练的教学语言,才能够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Р关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Р一堂好课的成功与否,更要看课堂上师生思维是否有过碰撞,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并不是绝对正确无争议的,它有些话题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发掘教材未提及到的有价值的答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Р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个人的理解、人生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不一定要和老师的一致,这样,师生之间不同的阅历、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不断进行碰撞、反思、交流,迸发出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得出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一线教师梦寐以求的问题。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去关注课堂上出现的未知变化,合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课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