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MPA硕士论文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研究——以上海公安机关派出所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为例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45 |  大小:334KB

文档介绍
观过程,并认为主观的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从而开始致力于探索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由此产生了互动理论,角色理论由互动理论发展而来。Р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最早使用了“角色”概念。其后,美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将戏剧、电影中的“角色”借用到社会学中,用来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流派——芝加哥学派开始系统地使用这个概念作为研究社会结构的起点。从此,“社会角色”便逐渐成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并逐步发展出了诸如“社会角色”、“角色丛”、“角色扮演”、“角色冲突”、“角色学习”、“角色规范”等一系列概念,最终发展成为社会学理论中有系统框架、能正确反映和说明社会个体行为模式的理论2。Р1.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Р概念是理论的基本要素,要理解角色理论必须首先掌握角色理论的核心概念:Р(1)角色(社会角色)。角色一词原指戏剧舞台上个性化的人物。1935年由美国的乔治·赫伯特·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范畴,认为自我(个人)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社会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后又为社会学借用,作为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的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它是社会群体的基础,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3。角色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一种分工,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行为的社会准则,这些社会准则规定了个人在充当某一特定角色时所应有的行为和活动方式。Р(2)角色扮演(也称角色行使或角色承担)。是指个人根据角色期待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承担某一社会角色。米德认为,角色扮演就是个人在想象中扮演他人的角色,即试图把自己想象成他人,以他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觉,预测他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并预料他人对自己的行动会做出何种反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