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6.课前体验感悟,课堂交流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在生物课程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先到生活中体验、感悟,再把学生的收获带回课堂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这些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性,如鲜肉、鲜鱼、鲜菜的识别;四季豆煮不熟会中毒;霉变的花生含致癌物;路边烧烤、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质等知识,都是超出教材要求的。课堂交流后又让学生通过再次修改实践活动使学生再经历一次买、煮、品的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再次体验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体验成功,感悟科学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生活走进课堂,体现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和家长参与做饭活动,学生也明白家长的不易,既增进了亲情关系,又促进学生养成安全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此教学方式把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善于把握时机,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生物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