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品社学科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79KB

文档介绍
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贯穿于课程之中的原则是:一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尊重人,尊重人的选择;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三是实现教育公正,同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应该成为学生的人。此外,支撑教材编写的理念是:开放社会中的终身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Р1、要把学生当人看。确立学生管理主体地位的第一层含义是把学生当人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们直面的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的学生,而不是一堆接受知识内容的容器,也是是供人使用的工具,树立“把学生当人看”的意义在于教师展开一切教学教育活动都必须立足于“导”,而不是“灌输”,都不能使用学生,而应是培养学生。班主任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都不能把学生当驯服的工具。Р2、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在发展的,所以难免会出错,我们不能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对待学生。学生是在发展的,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利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包括二层意思: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发展的,其发展受家庭、社会、学校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微妙变化,都可能改变其发展方向、程序、速度和结果,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Р3、要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虽然离不开许多人的指导和帮助,但每一个学生都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有权对自己作自我选择的决定。学生在同一班级,不可能整齐统一,也不可能成为标准件。学生的独立以展表现为(1)能动性,老师并非学生的拐仗,学生能主动对自己进行规划、管理、评价。(2)差异性。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会呈现不同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群体中迥然各异。(3)创造性。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学生的独立发展形成了学生的个性,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Р参考文献:Р《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