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在美国流行。它主张用工作本身的激励特性(包括有利于员工交往的工作企业形式和工作内容的丰富化)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一激励思想能够满足雇员的高层次需要,包括在工作中的友情需要、自尊需要、成就需要等。4.以“激励特性”为主的激励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在以激励特性为主的激励思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激励特性为主的激励思想,其中心内容是建立具有所期望的激励特性的企业。(三)主要的激励理论1.双因素理论弗瑞德瑞克•赫茨伯格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影响着这些会计师和工程师工作满意感与生产率的关系。激励因素包括认可、成就以及赋予的责任等与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虽有时涉及到消极感情,但通常与积极感情相关,它会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包括公司薪酬,工作条件以及公司政策等外在相关的因素。保健因素与积极感情无关,它只可能带来精神沮丧、脱离组织,消极怠工等结果。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大类。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他认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3.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斯达西•亚当斯提出,这一理论认为员工首先考虑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进行比较,如果员工感觉到自己的比率与他人相同,则为公平状态;如果感到二者的比率不相同,则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也就是说,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收入过低或过高。这种不公平感出现后,员工们就会试图去纠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