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发展和社交的发展有关。因此,教师提问应该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及个别差异,言语简单明了,内容适宜,难度控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幼儿激发幼儿的动机和兴趣。过难的问题还可能损害幼儿的学习动机,影响其自信和自尊水平Р 3.把握时机,数量适宜Р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指教师的引导只有把握合适的时机,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注意时机,准确找出孩子的思维盲点和节点,一击即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一个课堂上例行的、表面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提问的数量和频次一定要适宜,不当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相反还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一种干扰作用Р (三) 避免提问的过度工具化,发掘其本体价值Р 在很多教育活动中,提问被教师作为一种例行的工具和手段,成功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工具化倾向比较明显,提问不仅不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反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张诗亚认为严肃的教育学术研究,在价值取向上和研究Р�I域的定位上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永恒的,教育研究的根本是人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才是第一要务Р (四)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提问的热情和潜能Р 埃莉诺・杜克韦斯认为:“好的教学方法必须包括向儿童提供这样一些场合:使他们可以亲身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各种东西以观察结果,操作各种东西,提出问题并给自己寻找答案,使他某一次发现的东西,与另一次发现的东西相吻合,把他的发现与其他儿童的发现相比较。”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能够反复地进行练习、试验,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基础和解决的资源,孩子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和内在动机,有利于专注、坚持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Р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