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64KB

文档介绍
替代效应应大于Hicks分解法,但总效应是一样的。当价格变动不大时,两种分析法的效应相似。Р本案例阐述了保姆在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所采取的三种不同对策,这里面涉及到两种分解法,生动形象,在理解教材中介绍的Hicks分解法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论深化,在两种分解法的对比过程中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Р这虽然只是一个保姆赚“小费”的故事,却揭示了消费中包括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原理,有趣的是还体现了Slutsky和Hicks两种分解方法。在此不妨假设小孩不哭为低的无差异曲线1,小孩高兴为较高的无差异曲线2,而小孩最高兴为无差异曲线3。起初在糖和球的价格分别是0.25元和0.1元的条件下,总预算为54元就达到了无差异曲线1,糖和球的均衡量分别为105个和280粒。当球的价格降至0.15元后,理性的保姆经过调整商品组合,不仅赚了10元“小费”,还使小孩的效用提高到无差异曲线2。事实上,在这里体现了Slutsky分解方法,这10元“小费”是Slutsky补偿预算线下形成的成本差额,球由105增至145,这增加的40就是球的替代效应。后来在哥哥的指点下,她又调整了商品组合,体现了Hicks分解方法。所赚12元“小费”就是Hicks补偿预算线下形成的补偿变量,而球的均衡数量由降价的105增至140个,这增加的额5就是替代效果。最后,由于怕暴露目标保姆放弃所能得到的“小费”,达到了最高的无差异曲线3的效用水平,球的均衡数量达到了180个,比降价前增加了75个,这就是欢乐球的全部降价效应。很显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收入效应也是不一样的,Slutsky和Hicks分解的结果分别是35和40。Р由此可以看出,Slutsky和Hicks两种分解方法的总效应是一样的,但由于补偿预算线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各异,前者替代效应应大于后者,而收入效应则相反,但两者差异很小,所以结果大同小异。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