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使得师生关系也非常和谐、融洽。Р2.逻辑式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Р客观来说,教条式德育背景下存在很多朴素的逻辑式德育现象,本文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认为德育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教授道德思维上。然而强调逻辑式德育,并非淡化古今道德规范,而是将其作为道德选项,利用利害关系分析法和十大关系框架,肯定并授予(实际上存在的)学生道德选择的自主决策权,激发学生进行道德思考的动力。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古今道德规范、演变和本质。Р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从根本上避免单向灌输、远离学生、泛政治化的传统瓶颈,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Р班主任在做道德评价和执法时,应该尊重德育工作是个过程量,要在学生生活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指正和引导,不能理想化的苛刻要求,也不能放纵学生偏离大方向的思想和做法。在道德历史观下,用发展性评价,鼓励并引导和谐的新道德关系,有预见性的避免不和谐的伪道德关系;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利害关系分析法,主题辩论会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思维,为整体的德育工作做“开明而严谨”的闭环处理,这样才会更加有力地推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进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Р参考文献:Р[1]冉亚辉.中国德育基本理论论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7(5)Р[2]张忠华.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2(5)Р[3]赵志毅,张鹏程.追求“善的存在”——德育本质再探[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Р[4]佟文,田官贵.德育本质论的理论依据[J].江汉论坛,2004(12)Р[5]司马迁.史记(第四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458Р[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0Р[7]王圣祯.论德育过程中的逻辑力量[J].教育探索,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