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译本。Р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大趋势下, 今后的翻译发展方向将会是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 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但因异化的翻译有自身的局限性, 因此在异化翻译无法使读者理解时, 还需借助归化策略来传递原文的主要信息。总之,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存于译文之中。Р参考文献Р[1]乔曾锐.译论[M].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2000. Р[2]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7. Р[3]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 2002, (05) :39-41. Р[4]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 2002, (01) :40-44. Р[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 1998, (02) :13-15. Р[6]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闭[J].中国翻译, 2002, (05) :32-35. Р[7]刘艳丽, 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 2002, (06) :20-24. Р[8]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 2002, (05) :24-26. Р[9]熊兵.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03) :5-7. Р[10]熊启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5, (08) :342-345. Р[11]许建平, 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J].中国翻译, 2002, (05) :36-39. Р[12]尹丕安.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01) :39-41. Р[13]张秀玲.归化异化孰优孰劣[J].语言与翻译(汉文) , 2002, (03)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