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Р 3.学习方法的衔接。如学习“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认为内地核物质是固体状态?依据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有同学提出:在“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上,内核只有纵波通过,无横波,则排除了液态,可能是气态或固态。也有同学通过上网查找,发现这一情况,纵波在5149千米深度处也有可能转化为横波,所以说内核部分是固态,图上在深度5120—6371千米之间如能添绘一小段横波,这样就更完整……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使地理学科的学习充满了乐趣与生机。Р 4.评价方式的衔接。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即较注重结果,学生习惯上的评价比较注重分数等。进入高中,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进一步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分数确实能体现一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但并不全面。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并且注意这三种评价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又如把评价内容进行扩展,可以分成地理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地理技能形成状况的评价、地理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地理情意发展状况的评价等。注重考试结果的同时,也要侧重平时学习的过程: 课堂学习的思维度,课后作业的理解度,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实践活动的合作度等。要多方式、多手段地去评价一位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情况,使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