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构建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1.前期学习策划Р 为确保每月教研活动规范有效,学期初,课题组将学期研讨主题与系列专题提前公布。活动前,主办学校提前两周依据本校各阶段研究专题详细策划活动方案,推荐视频课例资源,设计研讨课教案等。之后,在济源市“小学英语工作坊”中发布活动信息,并通过QQ群、微信群发送至各实验校。明确目标与任务之后,研讨课授课教师依据活动主题和教学内容提前独立思考,自己备课,再在校内进行研讨课展示,本校教师听课、交流,协助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于活动前一周上传至“工作坊”供其他教师学习研讨。Р 2.网络交流互动Р 集中活动的前一星期,教师登录“工作坊”,依据活动主题、研讨问题,结合课例与研讨课教案随时上网发帖参与讨论,进行互动磨课,提出意见建议,并推荐好的学习资源等。Р 3.课堂教学观察Р 研讨课授课教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与主办学校课题实验教师各一名)进行课题研讨课展示,与会教师根据研究专题与问题有重点地听课: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运用,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课堂中的展示体现等。Р 4.主题研讨培训Р 研讨课展示之后,教师以所听课例为载体,紧扣活动主题,结合各自的观察点发表看法:从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探讨课堂活动课前预设的科学性与课堂实施的可操作性;比较同一专题下两位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与共通之处,同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比较。为了使问题研讨能够更加透彻深入,互动评课之后,有15~30分钟的主题培训讲座。Р 网络环境下“五步自主互动式”系列主题区域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尤其是年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浓厚,研讨发言也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但大班化的教学、繁重的课业负担、时间与精力的不足影响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优化完善学科教研模式,进一步研究新型校本教研活动频率与效益的关系,努力对各种研修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让教师们轻装上阵,做到在“减负”中增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