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技巧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把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Р 其实就采访而言,记者的第一个提问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了被采访者接受采访的整个心态:是敷衍了事还是认真对待?这就如同我们都非常注重别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一样,你是否值得引起他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你提的第一个问题决定的。乏味的问题只能得到乏味的回答,愚蠢的问题可能会使回答更为愚蠢。有时,一个让对方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会激发他的兴趣。他可能会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Р 那么怎样的问题可以算是一个“好问题”,可以在一开始提出呢?笔者的经验是,开门见山,用平和的语气,紧抓矛盾冲突。调动对方静下心来做好接受你采访的准备。Р 例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Р 非典期间王志采访当时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前。王岐山的秘书曾告诉王志只能问三个问题,采访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内。这样短时间的采访显然无法支撑《面对面》45分钟的节目。王志注意到,采访前一小时,王岐山出现在北京市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新闻发言人,他对于媒体提出的问题毫不回避。因此,当王岐山从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接走进《面对面》的采访现场时,王志问的第一个问题正是王岐山刚才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结束语,“发布会记者问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你最害怕的问题,你最害怕问的问题是什么?能不能告诉我?”这个提问激起了王岐山谈话的兴趣,采访就此开始。Р 除了要重视第一个问题的重要性之外,一次成功的采访,还不应仅停留在信息搜集的层面。最好能上升到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只有大家在最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最人性化的交流,也能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使被采访者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充分表现自我,展现自己的真实个性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