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向核心课程和岗位倾斜、向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倾斜、向企业喜爱和认可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教师之间的激励性薪酬差距,体现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效果的差异性,从而为“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当教师通过与行业密切联系,高水平地完成了行业挂职锻炼,全面甚至超额完成了阶段性挂职锻炼目标,学校应该通过提高其薪酬或者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的方式给予肯定。Р 3.2 利用社会激励因素激励教师融入行业Р 双师型教师要能上课能入行、能文能武,对于那些行业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好的双师型教师,当他们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可以给他们类似企业分红的奖励,让他们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中获得长期的利益。Р 3.3 建设浓郁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运用文化激励手段Р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必须强调文化激励。旅游专业应该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在学校中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以及形成行业核心精神,形成良好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使每个教师把提升自己的行业工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自己获得在工作中的尊严的必要条件,通过服务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获得工作成就感、幸福感以及认同感。Р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院校旅游专业人文积淀的体现。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行业锻炼的机会,建立更加合理的培养和评价体系,从而给优秀的教师创造更多成为优秀“双师”的机会。Р 参考文献Р [1] 徐飞雄,刘娟.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非同质化”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37-39. Р [2] 王艳.高职院校“双师”建设的内在机制约束及路径选择制[J].统计与管理,2014(3):148-149. Р [3] 王伟,张春旭.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6,8(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