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8。1化疗前静脉的评估及药物渗漏的处理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节、指间小静脉及下肢静脉穿刺,因下肢静脉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血运差,易造成药物滞留,损伤血管内皮,导致静脉炎、外渗及静脉血栓形成。Р (3)外周血管条件较好者,有计划的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注意不要反复在一条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经常变换给药静脉,以利于损伤静脉的修复。Р (4)输注化疗药物前连接生理盐水穿刺,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注药,输注完毕后再输入生理盐水.以冲洗附着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Р 少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还可避免在拔针时由静脉内带出少量化疗药物至皮下。Р (5)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小号针头穿刺,针头越小,对血管损伤越小,外渗机会也随之减少。Р (6)输液过程中观察病人反应,对于化疗药物外渗,要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疼痛和烧灼感。不论局部是否肿胀,只要病人感到输液部位有疼痛或烧灼感,都应立即拔针,按化疗药物渗漏处理。Р 六、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Р 化疗药物在静脉络药过程中渗漏的发生率为0.1%~6%。Р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Р 1.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如渗漏至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轻度表现为红斑、局部疼痛、肿胀、水疱甚至组织坏死,严重者可深及肌腱及关节,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Р 2.药液外渗发生组织损伤的时间也有差异。蒽环类、氮芥和长春碱类药物引起的损伤呈慢性过程。蒽环类药物外渗7~10天后出现红斑、发热和疼痛,可发展成溃疡,2~3个六个月溃疡增大,不能自愈。Р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Р 1.内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执行静脉化疗。选择给药途径时,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局部刺激性,对于强刺激性药物切忌漏于皮下。Р 2.选择最佳穿刺部位。Р (1)选择前臂大静脉.切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及关节处穿刺,以防造成局部功能损伤。Р (2)避免在放射治疗的肢体、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淋巴水肿等部位穿刺。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给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