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Р 4.注重学生能力发展Р 4.1 加强师生交流,以鼓励的态度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师生双方互相交流、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应该保持平等的思想来分享彼此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发现,加强和学生情感交流。Р 4.2 合理创设提问情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创设提问情境,注意把握好提问内容和提问时机,激发学生探索性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答疑者、引导者,要诚心把学生当做学生的主人,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Р 4.3 正确领会题意,合情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素质教育不能搞题海战术,每做一道题就要充分理解题意,活跃思维,从一道发散出很多题,利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同一道题,从而提高数学发散思维能力。Р 4.4 适时进行课堂总结,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教师讲授完新知识后,要适时地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即明确概念,思考整个知识体系的思维顺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关系,以及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在层次上不断深化,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及时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知识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Р 参考文献: Р [1] 从"同课异构"谈课堂有效性的再认识,赵亚静[J].江苏教育研究2010.3B Р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