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庚先生说:“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课堂教学中设计带领学生“深度整理”的学习任务,能使学生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在把数学变“薄”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深化、强化、活化,举一反三,?|类旁通,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展智能和品质,形成独特的数学素养。Р [案例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学完“梯形的面积”后教师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Р (2)想一想: Р 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是怎么得来的? Р (3)理一理: Р 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它们之前的关系吗? Р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成以下知识生长树: Р 上述案例,学生在“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这一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关系联想,自主构建平面图形的特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的联系,回顾思想方法,沟通方法联系,提高应用能力。通过“看到?你能想到哪些图形”,“物以类聚”激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重建认知结构,再现图形特征,强化了平面图形的内涵,很好地完成了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在师生整理成知识树的过程中,将“散装”的知识与方法,在整体知识背景下进行了重新组织和构建,将原来彼此分割开来的方法联结成统一的整体。知识与知识之间围绕面积计算这个中心点,得到了最自然的连接,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知识链。使数学由厚变薄,学生由树见林,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深度整理、深化概念、完善认知、拓展思维。Р 设计学习任务,能有效地驱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唤醒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理解批判、联系构建、迁移应用,实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直指数学素养的发展。Р (编辑: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