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苯酚性质的探究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10KB

文档介绍
构出发, 提出假设, 依据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后发现新的问题, 继续探究。上述过程是创造活动的实践过程,符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与 1926 年提出的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这“四阶段”,即准备阶段(明确问题、准备问题)、酝酿阶段(分析原因)、明朗阶段(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实验的设计) 和验证阶段。学生在多次经历了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后, 不仅创新实践能力会明显提高, 而且内心的体验会升华为创新精神。二、使学生能接触更多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术。化学实验方法是指化学创新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如观察法、比较法、列举法、过程分析法、集思广益法、查找记录法、假设法和实验验证法等; 化学实验技术是指化学创新过程用到的实验操作技能, 如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学生在探究苯酚性质的过程中使用了观察法、假设法、实验验证法等创新方法, 在具体操作中也用到了许多实验技术。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 又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技术,也就学会了初步的创新。本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是以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论为理论依据, 遵循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 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循循善诱, 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求知, 每个教学设计, 并非是自己怎样教, 而是考虑指导学生怎样学; 不是以教为中心去组织学生学,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用实验验证已知了的理论知识, 而是从旧知识中得到启发, 设计实验, 从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中获得新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观察-- 思维-- 迁移的良好心理过程。本人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其中的一个切入口,是一种尝试,要真正落实还必须结合传统教学中好的方面,相辅相成地进行教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