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议小学语文“目标导学和方法引导”教学法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09KB

文档介绍
特点,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一步都要落实。五、完成第三个目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六、教师出示拓展训练题或学法总结第二课时一、简短导入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2. 以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为训练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练笔或练说。三、完成第一个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根据年级特点,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四、完成第二个目标 1. 以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为训练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练笔。 2. 学生写完后小组内交流、互改。 3. 抽一两个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探讨哪些地方写得好。 4. 抽一两个写得不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探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五、教师学法总结略读课文(一般一课时) 7 一、导入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词语目标。 2.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目标。 3. 写法迁移或学法浅议训练。三、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步步落实目标就是方向, 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的阶段性目标, 再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学”。如果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例如,教《月光曲》这篇课文时,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理解谱写的过程, 感悟贝多芬同情穷人的思想感情, 侧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并创设情景迁移运用这些语言, 重在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事物和联想的方法, 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孰优孰劣?如果用“目标导学, 夯实基础; 方法引导, 发展能力”的教学观去评判, 答案就会显而易见。参考文献: [1] 吴忠豪. 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J]. 语文教学通讯, 2011 ,(6). (编辑:易继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