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提高陕南民歌传承性之教学模式初探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06KB

文档介绍
生活条件的改善、思想世界的丰富都会对陕南民歌的发展产生影响。对于普及的学生以时代化的民歌培养,而定位于重点传承人的,则将历史的传承与现代的发展区别开来, 把重点放在前者, 将陕南民歌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完整地传承给当代的年轻大学生。普及与重点同样反映在练习和曲目的选择上。对于普通的学生,重视他们的基础练习, 培养他们基础的乐谱知识、发音的器官控制、呼吸等。开始的练习选择朗朗上口, 要求难度低, 且流传相对较广的曲目, 通过反复的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民歌的演唱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有利于保持长期学习和练习陕南民歌的兴趣。而对定位于专业级的学生, 则全面地培养演唱水平, 加强对于乐曲的理解, 曲目 6 的选择为难度高,经典的陕南民歌。陕南民歌是陕南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是陕西省高校艺术专业的历史责任。加强校际间交流, 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不足, 学校和院系取长补短, 举行歌唱比赛, 吸取彼此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形成整体效应, 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传承陕南民歌的教学模式筹建, 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参考文献: [1] 刘蕊: 《浅谈陕南民歌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北方音乐》 2014 年第9 期,第 20-20 页。[2] 李继超:《陕南民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年第 24 期,第 215-217 页。[3] 僧文莉: 《陕南民歌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思考》, 《飞天》 2012 年第2 期,第 57-58 页。[4] 黄浩: 《陕南民歌发展现状与资源开发》,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4 期,第 92-94 页。[5] 戴磊:《陕西南部民歌初探》,《大舞台》 2011 年第 8期,第 50-5 1 页。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