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治策略 毕业论文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儿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教师占首要地位。由此可见, 父母和教师对一个小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来自模仿和训练。在学校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确定训练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要加强指导和训练。同时,注重家长的培训和提高,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让家长更多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学校更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相互统一教育标准,统一教育要求,加强合作,就能够切实获得成效。(3)注重行为习惯个细节强化训练,习惯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不是简单的教育和要求出来的。以往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更多的是提出教育要求,反复的提出要求,提出更多的更难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孩子们最后只知道行为的标准, 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孩子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做起,低起点,细要求,详指导。淡化口头要求,注重指导训练,不听孩子说,只看孩子做,用事实和行为来说话。(4) 强化教师、家长和社会成员的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处于模仿时 10 期的小学生,成年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人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果说, 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半是因为缺乏训练形成的,那么另一半就是因为模仿成年人而形成的。加强老师、父母和社会成年人的行为修养,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社会成长环境。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要做到正确有效地纠正不良行为,那是一个更为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不良行为学生的矫治方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参考文献】[1] 吴小花.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2008,(36) . [2] 陈刚,蔡华红.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教师之友,2005,05)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