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客人来了,你们怎么也不说客人好?”孩子们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附和说:“客人好!”老师设想的目标是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可他此时的指导思想与幼儿的活动意图、活动水平不相吻合。因此,教师的指导不仅没有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如果这样说:“你们这里需要服务员吗?让我来当服务员招呼客人吧!”由此,让孩子知道在下次活动中可以增加服务员的角色,有礼貌地招呼客人。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提建议、评价等带动幼儿,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意愿。不能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这会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要确定指导的时机和对象范围。有的老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例如:到了“娃娃家”就问: “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你们在干什么?”来到建构区问:“你们盖了做什么?”进了医院就喊:“医生,我要打针……”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地进行指导,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这样的指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在指导对象范围上,要避免单一性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并对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等全方位的指导。最后,要进行及时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自我发展,促进区域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引导角色,使幼儿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到活动区域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秦元东.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J]. 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2006. (4)杜威著,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