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模式与混合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1)混合居住社区应面向中低收入阶层 Р 研究表明,社区内高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不超过低收入家庭的4倍时,居民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容易得到缓解。在推行混合建设模式的同时,如果一味地将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得不到提升自身社会经济能力的机会。因此,混合建设模式应主要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中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在家庭收入水平上相差有限,将这两个阶层融合,更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也更有利于混合建设模式的推行。 Р (2)进行多样化的建筑设计 Р 在保证建设质量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外观和户型设计,既可以避免失去对中等收入人群的吸引力,又可以使低收入人群不至于产生自卑感,减少不同群体间的心理距离。多样化的住宅户型设计是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居住需求的关键,是混合居住社区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降低开发商的市场风险[5]。 РР (3)加强社区建设 Р 在社区建设中,首先做好空间规划,满足不同群体间交往与沟通行为的空间要求,提供多层次交往空间。其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丰富的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居民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培育共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缩小居民间的社会距离。 Р 五、总结 Р 保障性住房的主要供应对象是低收入人群,目前保障性住房仅能覆盖城镇家庭的6%,就目前形势看来,开发保障性住房项目势在必行。但是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提高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面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应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低收入阶层的提升为目标,建立与商品房混合建设为主,集中建设为辅的方式,推进社会整合。 Р 作者简介: Р 胡洁琼(1987.3--),女,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硕士。 РР 孙文建,男,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Р ???256143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