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的方式,是把概括的思维变成详细的思维方式,以概括的思维在课本中来回穿梭,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锤炼,让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资料时可以从容地进行归档与清理,归纳得出材料的共同特征,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认知知识体系及其内部逻辑。例如,教师可以在诗词课堂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意象词的内涵,在从概括到详细的过程中了解诗人所希望表达的思想内容。 3.问题引导策略学生要有自主的判断能力,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思维,才能拥有良好的问题导向能力。学习在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具有相当大自主性的活动,学生只有在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导向下,才会拥有动力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该意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锻炼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本领,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身发挥主动性,对过往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三)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力,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相比知识而言,想象更为首要;想象可以为知识插上飞翔的翅膀,推动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前进。诚然,良好的教育不能没有批判性思维,但是仅靠批判性思维却无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品质。因此优秀的思维品质必然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驳斥的基础上革新,在革新中表现独特。只有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性思维进行学习,才能在成长中演绎不平凡与精彩。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语文课堂离不开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如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视听资料、音乐或者文章当时所处的时代状况概述等,以主动而踊跃的态度把学生吸纳入其创设的场景中,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引导想象,训练创新思维有一位伟人曾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是劳动创造性的源泉。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充分深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偏离主题中心思想和关键内容的前提下鼓动学生培养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