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但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无铜析出,取出“浸KCl滤纸条”时表针回零。得出结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也可以构成原电池(双液),但需用到浸有饱和NaCl溶液的滤纸条(化学上叫“盐桥”)。从而突破局限认识,构建双液电池模型,并很自然地引出“双液原电池”、“盐桥”的概念,为教材实验做准备。展示、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双液原电池模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13页图1-9的实验。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归纳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式、外电路电子流向、两极电解质溶液作用、盐桥内离子移向,盐桥的作用等。着重强调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开进行以及盐桥作用。归纳后再次提出问题:对比两种电池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学生直观体会盐桥原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电池效率高。【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为下节课化学电源做铺垫。环节四【巩固练习】: 为了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留出五分钟为当堂练习时间。我给出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认识环节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你对原电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借以老师合适的指引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简洁、清晰、重点突出六、【课后反思】遵循新课改理念是本节课设计的宗旨,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实验探究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采用适度限制的开放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构建了双液电池模型,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成功组织实施师生互动,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得到拓展,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