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骨梗死影像诊断-读片精品课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33 |  大小:5934KB

文档介绍
特殊化学物质(如溴)等亦可导致骨梗死。好发于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常双侧发病,但以一侧较重而另一侧相对较轻。РРР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РР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见于有应用激素、长期酗酒者,偶尔也可发生在无任何诱因的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60岁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几天到几年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疼痛,当病变累及关节时可有关节活动障碍。化验检查无特殊?急性骨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肌肉关节骤然剧痛,活动障碍。?慢性骨梗死为患侧肢体酸痛、软弱无力,可伴有轻度活动受限。РР病因Р1.多种病因均可导致长骨骨梗死,其发病是由骨局部的血循环障碍而导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机械性血管中断?血栓形成和栓塞?血管壁的损伤或受压?静脉闭塞?其他有酗酒、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胰腺炎等РР2.因四肢长管状骨的骨髓具有丰富的脂肪组织,髓腔内的营养血管细小,分支稀少,易引起脂肪栓塞导致骨髓缺血坏死。РР病理Р骨梗死病理分为细胞性坏死阶段和骨修复阶段?骨髓造血组织对低氧非常敏感,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骨髓细胞成分死亡(6~12h),以后是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母细胞死亡(12~48h),最后是骨髓脂肪细胞坏死(2~5d)?骨髓脂肪细胞坏死为骨梗死末期的改变РР骨梗死发生后则进入骨修复阶段:包括血管再生、肉芽组织生成、死骨吸收、新生骨形成?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死骨吸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骨梗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3个基本病理改变,即:死骨块、吸收带(充血、水肿带)、新生骨带,是骨梗死X线、CT、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