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简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40 |  大小:196KB

文档介绍
以发扬光大。关键要准确理解这些学习方式及其运用。如“研究性学习”:本质?认识误区?评价标准?局限?就其本质而言,不能仅从“方法论”角度考虑,而要从“本体论”视角审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应成为当下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价值取向。具体而言,我们应当把研究性学习视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及生存方式,充分尊重及满足他们对于“探究”的欲望,努力创设条件去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欲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以“真实”作为首要的、根本的活动及评价标准,探索“真理”,实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有什么结论,就发表什么结论。研究性学习的局限:不是所有学科都适于“研究性学习”,如人文性学科、技能性学科等,像思品、艺术学科主要靠辨析、体验、欣赏等方式来学习,而体育、美术、音乐教学离开有效地训练而让学生去“研究”是不可想象的;就连语文,尽管有“综合性学习”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但大份额的“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则主要靠朗读、感悟、欣赏以及训练去完成;某些知识,如公理性知识、名称概念、事实的陈述性知识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会取得好效果。再如:自主学习的本质?操作?局限?对于自主学习,比较常见的理解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习)”当成是重要的外显行为,有的甚至规定学生的“自学(习)”不得少于十分钟。实际上,“自学”并不一定就是自主学习,那种“学习内容”或“学习目标”始终由教师设计、控制的“自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将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视野也会始终局限于“课本”,也许“应试”可以,但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其背后的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彰显,个性的呈现,即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于自己“个性”的方式,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决定,并且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