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吸引力。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必须深刻把握小学科学教学的规律,尤其是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认知规律,让信息技术的运用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向深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线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的思维节点,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些原理,我将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线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围绕以下六点展开,具体谈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问题。二、在科学教学中怎样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一)在需要创设情境时利用信息技术,渲染教学活动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我结合自己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课例一: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磁跌有磁性》课例二: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在流逝》(二)、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思维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水平好坏是密切相关的。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加快,有利于学生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在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的“瞬时记忆”在教师有意识地强化信息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实现课堂结构高效化,实现以信息技术突破学生思维的节点,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是关键。在学生困惑不解时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顺利突破思维的节点,从而使学习的过程变得开心、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如在小学科学“能量”单元的教学中,因为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或接触到,电与磁的转化、水的变化与热的传递等都是不易感知和触摸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困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