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静脉输液-氯化钾外渗案例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pt  |  页数:17 |  大小:4143KB

文档介绍
分级,判断此患者为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或不伴有疼痛。由此判断患者出现输液外渗,分级为2级。判断依据:案例分析判断依据一、患者因素患者在术前长期禁食,营养缺乏,长期门诊输液,导致了患者静脉条件差。三、注射部位患者静脉留置的部位是右手肘正中,此部位活动度大,易弯曲,故易导致输液外渗。二、药物因素患者在输液时,液体中含有KCL。KCL属于刺激性强的药物,会能导致血管脆性增大,官腔变小或血流减慢,诱发外渗。四、其他原因补液速度过快,对静脉的刺激增大,易发生输液外渗。输液外渗原因分析KCL的药理机制药物的PH值AB1.血液PH值7.35~7.452.PH6.0~8.0对血管内膜刺激小3.PH<4.1,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改变4.PH>8.0,使内膜粗糙,容易形成血栓根据液体渗透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分为1.高度危险:>600mosm/L2.中度危险:400~600mosm/L3.低度危险:<400mo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导致静脉内膜改变。药物的渗透压当液体中所含的KCL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或者迅速进入血管,可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会产生局部肿胀、发红以及疼痛及输液外渗等反应。治疗:1.立即停止输液,拔除留置针,重新更换静脉通路。2.给予25%硫酸镁溶液浸润4层纱布后湿敷患处,4~6小时更换。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的20~30CM3.用科室常备的喜辽妥软膏,予以涂抹患处。4.局部皮肤冷敷,24小时候后给予热敷。经过以上治疗后,出院时,患者外渗部位皮肤外渗及肿胀基本消除。处理方案及其原理由中华护理学会指导编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与实施细则》第三部分第三节中: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处理细则,为治疗依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在2011年出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处理,为治疗依据给予输液外渗治疗的依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