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病理生理讨论病例一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pt  |  页数:17 |  大小:234KB

文档介绍
准,且血浆渗透压(Na离子浓度+10)×2=320mmol/L>310mmol/L,综上分析,可诊断为高渗性脱水。1.该病人治疗前发生了哪些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应如何补液?治疗经过: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3000ml/d)和抗生素等丧失大量消化液、汗液后,只补充水分而没有补充电解质Na+,造成细胞外液低渗,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恶化的原因;补液量应为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累计损失量,3000ml/d不足以满足补液需要,发热导致皮肤蒸发水增多,呕吐腹泻未纠正。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应如何补液?治疗经过:情况不见好转,反而面容憔悴,软弱无力,嗜睡,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病人在病因的持续作用下,细胞外液的减少,水分可从细胞外液移向细胞内液,从而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患者出现休克倾向,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治疗经过:尿量较前更少,血清钠122mmol/L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当血浆容量明显减少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细胞,使ADH释放增多,肾小球对水重吸收增加,结果引起少尿。且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符合低渗性脱水指标。因病因持续存在,建议在补液中加入电解质。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应如何补液?高渗性脱水,即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又称原发性缺水。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结合案例:治疗前病人呕吐、腹泻伴发热,发生了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口渴中枢兴奋,口渴感明显;体格检查:烦躁不安,口唇干裂。尿量约700ml/d实验室检查:血清钠151mmol/L,尿钠25mmol/L3.阐述该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尿钠变化的机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