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疾病介绍过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吸入过敏原通过鼻腔黏膜上皮与鼻黏膜肥大细胞上IgE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属Ⅰ型变态反应。症状为连续打喷嚏、水样涕、鼻痒、鼻塞,部分患儿伴有眼痒、溢泪、鼻涕倒流、频繁清咽、慢性咳嗽、夜间打鼾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长期鼻塞、用口呼吸可导致腺样体面容。3.1.2 治疗原则 AR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首要是避免过敏原接触,其他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3.1.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AR的重要治疗手段,主要有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此外,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物及口服糖皮质激素为AR临床指南推荐的二线用药。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AR最有效的一线推荐药物,具有明确的非特异性抗炎、抗水肿、抗过敏作用,对过敏性鼻炎的所有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效,还可减轻眼部症状,有利于合并哮喘的控制及改善生活质量。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也是临床治疗儿童AR的一线药物,单药治疗用于轻中度AR,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AR。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前可以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鼻用抗组胺药物对鼻塞症状的缓解起效快,可用于AR急性发作时。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鼻塞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临床上对于鼻塞症状重的患儿可在第二代抗组胺药及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色酮类药物缓解鼻塞症状不明显,起效较慢,维持时间短,可用于对花粉过敏者的花粉播散季节前预防用药;鼻用减充血剂类药物可以收缩鼻黏膜毛细血管,改善鼻腔通气,对鼻塞严重的AR患者,可适当应用。此类药物连续应用不应超过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