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思想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pt  |  页数:38 |  大小:531KB

文档介绍
文王世子》、《王制》、《少仪》等篇章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的教育资料。但对教育问题阐述最集中,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大学》、《中庸》和《学记》。Р《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论文,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一般认为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但其中也有荀况学派的影响。? 《白虎通·辟雍》说:“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可见古代大学的入学年龄可能是15岁以上,学习内容是传统的儒家经典及礼仪文化。《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对后人的为学和为人有重要影响。Р《礼记· 大学》Р(节选)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Р开宗明义?直指“大学之道”的根本宗旨Р1、三纲领? 《大学》一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纲领”。? 这句话的意思: 大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Р“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所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所谓“明德”就是善性。由于《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而该学派认为人性善,因此他们主张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扬人固有的善性。? “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即把个人的善转化为他人。朱熹认为“亲民”应写做“新民”,使人“去其旧染之污”,重新做人。Р“止于至善”要求所有的人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大学》对此解释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教育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大学》的“三纲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以至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以仁政、德治为目标的教育主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