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抗体阳性。? 4.肝功能:ALT:99IU;AST:123IU。? 5.腹部B超示:脾肿大。? 诊断是什么,拟订治疗方案。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Р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Р实验室检查?诊断?预后?治疗?预防Р4Р概述Р由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少年?发热、咽峡炎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三联症)?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Р【病原学】? ——EB病毒Р1964年Epstein和Barr等首先从非洲儿童恶性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1968年确定为本病的病原体。?噬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Р【病原学】? ——EB病毒Р(一)形态?完整的病毒颗粒由类核、膜壳、壳微粒、包膜所组成。?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50~180nm,病毒核酸为170kb的双链DNA。Р【病原学】? ——EB病毒Р(二)培养?EBV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仅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离困难。Р9Р【病原学】Р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 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M抗体早期出现,在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IgG出现稍迟于前者,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Р【病原学】Р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 EA)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具有EBV活跃增殖的标志。EA-I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 EBNA):EBNA-I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