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4章—常见症状评估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158 |  大小:5781KB

文档介绍
多和(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二、病因: ?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Р三、发病机制? 1、正常体温值? 口温:36.3-37.2℃;腋温:低0.5℃;肛温:高0.5℃? 24小时内,变化幅度≤ 1℃,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致热源性发热:? 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 ?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定? 点上升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发热? 3、非致热源性发热:调节机制失控或调节障碍Р四、临床表现Р(一)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 1、体温上升期:疲乏不适、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 (1)骤升型: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等。? (2)缓升型: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期:皮肤发红、灼热、呼吸加快加深、开始出汗。? 3、体温下降期? (1)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2)缓降型:见于结核、风湿热等。Р(二) 发热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Р(三)热型? 热型:不同形态的体温曲线?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或以上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Р2、弛张热:体温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大于2℃,但最低仍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病及其他化脓性感染等。Р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无热期可持续1天或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等。Р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再过数日后体温又逐渐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布鲁杆菌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