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围术期的体温监测与保护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46 |  大小:4802KB

文档介绍
为60 85%,在中国尚无具体的统计数据。Р体温的生理调节Р通常,体温会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这是由于机体摄取和丧失的热量达到了平衡。?下丘脑和温度感受器对温度调节进行监控。Р皮肤Р深部组织Р脊髓Р大脑(非下丘脑部位)Р下丘脑前部Р出汗Р血管扩张Р血管收缩Р非寒战性生热Р寒战Р传入温度感觉中枢调节传出反应Р下丘脑的温度调节Р麻醉期间对体温调节的影响Р手术室环境--?麻醉气体温度低?半开放呼吸回路:机械通气时,给病人应用干燥、凉的气体通气,约有10%的代谢热量经呼吸丢失。?静脉输液温度低:A、直接降低中心体温;B、成人静脉输注1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1单位4 C的血液,平均体温约降低0.25C左右。?灌洗液温度低?体腔开放蒸发Р体核温度达33-35℃之间Р麻醉期间对体温调节的影响Р病人周围环境—Р室温低:室温在20 21C时,102例病人术中低温的发生率约为79.4%;室温在24 25C时,137例病人术中低温的发生率约为55.47%。?手术床温度低?皮肤消毒使热量蒸发?空调Р各种操作过程的影响--Р裸露皮肤面积大?使用冷液体冲洗体腔?碘酒酒精涂擦病人皮肤?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大手术胸腹腔长时间暴露?机械通气时吸入冷干气体Р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Р核心温度变化范围大约为4 ℃以内Р全身麻醉Р病人丧失了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能力,降低代谢产热(约20%至30%)。Р全麻药物的中枢性温度调节抑制效应,血管收缩温度阈值降低,外周血管扩张,热量Р温度最大阈值区间增大20倍Р体温下降Р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Р神经阻滞抑制正常局部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血管收缩、寒战)Р区域阻滞麻醉Р阻滞区皮肤温度“升高”误导温度调节系统Р温度最大阈值区间增大3-4倍Р体温下降Р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分,足够高的环境温度可以保持术中病人的正常体温Р手术切口是热量散失的重要因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