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教育学第七章第二节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2608KB

文档介绍
。助产:帮助对方在认清事实,明白道理的基础上, 重新归纳和定义所探究概念的正确含义昆体良的教学过程思想昆体良在他《雄辩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这一过程重视直观,重视知识的掌握、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技能的训练, 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十分可贵。小结总之,古代中西方的教学有共同的特点,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活动, 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注重政治、德行与文化的传习。虽然提倡启发引导,诘问与思辨,但都把践行与社会实践当做教学的基础与归宿,致力于品行与能力的提高,旨在培养贤能的统治者与官吏。然而,体罚、专制、死记硬背在教学中亦很流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2 比较理性的、系统的教学理论是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启蒙的兴起,社会对政治、经济及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的迅速扩大,自然要求教学更加讲求效益、效率与质量,推动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教学制度与方法的改进。于是,系统的教学过程理论开始形成。夸美纽斯的教学过程思想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向近代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年代。他反映时代变革的需求, 锐意教育改革,反对统治阶级垄断的精英教育,天主教推行的宗教教育,反对用严酷粗暴的方法把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不满教学的杂然无序和低效。他主张人人需要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学习,受到包括科学、艺术、语文、德行与虔信等方面的周全的,泛智的教育。他认为教学应当成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推进学年制度、分科教学和班级授课,在学校中建立了严密而稳定的教学秩序,使中世纪以前的无序的个别教学向有序的制度化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他总结了新的教学经验,创建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这主要反映在他于 1632 年完成的《大教学论一书中》,是他对教育的杰出贡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