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危机干预理论课件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39 |  大小:8112KB

文档介绍
紧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张、丧失感、空虚感, , 且可伴随恐惧、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01 躯体方面: 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03 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 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 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 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 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 02 行为改变: 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 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等。 04 人际关系方面:不愿与人交谈或见面, 人际关系恶劣,经常责怪他人或孤立自己;与人沟通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05 危机干预历史渊源危机干预理论假设国内外实务治疗技巧案例分析主目录 CONTENTS 1 2 43 5 评价危机干预历史渊源危机干预历史渊源历史起源与发展危机干预的提出,最早起源于军队精神病学临床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军队面临一些难题,主要有: (1)缺乏足够的精神病学专家来评定和处理大量新兵的情绪稳定; (2)因战争所带来的大量心理危机问题。于是一些心理学家协助部队测定新兵的情绪问题,另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塞尔蒙首次提出了由战争导致的急性悲哀反应的应付问题。早期精神卫生领域提出概念深入研究实务发展发展历程卡普蓝继续从事精神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卡普蓝被称为“现代危机父”。林德曼 1943 年对美国波士顿灾民及死亡者家属的适应研究。最早起源于军队精神病学临床领域 1946 年,林德曼和吉拉尔德· 卡普蓝在有关社区精神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危机干预”这个概念,他们认为, 压力、紧张、情绪的调适与危机有很大关系。 20 世纪七十年代, 社会工作者雷波特将危机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20 世纪 80 年代,危机干预模式已经普遍融入社会工作实务中。危机干预理论假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