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目标药物治疗的一般过程: 评价疗效方法: 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的改善(如降压药、解热镇痛药) ②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如降糖药、降脂药) 很多药物缺乏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不易用上述方法加以确定最适剂量, 例如:癫痫病人(发病不太频繁)服用抗癫痫药不发病——药物达到最适剂量? 剂量不够? 发病——药物剂量不够? 中毒? 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实现用药个体化的设想,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于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代动力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治疗药物监测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 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 TDM 以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原理为基础,应用现代化分析技术, 测定患者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帮助临床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诊断药物过量中毒、判断患者用药依从性等,以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TDM 概念药物经不同途径进入人体,游离的药物由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并与受体结合产生药理效应,该效应的强弱与受体部位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受体部位的药物直接测定难度比较大,不具备临床可行性。对多数药物来说, 血药浓度与受体部位药物浓度之间存在可逆平衡 TDM 原理(一)血药浓度与药效的相关模式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可用各种药效学模型来描述:如线性模型、对数线性模型或 S型E max 模型等。 E =E max *C/( EC 50+ C) 更精确的拟合药效随血药浓度的变化 E 为某一血药浓度时的药物效应 C 为血药浓度 Emax 为最大药物效应 EC50 为能产生 50% 最大药物效应的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