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病原菌种类随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不断变化,也随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国外占优势的致病菌:50年代——金黄色葡萄球菌;60年代——大肠杆菌;70年代——B族β溶血性链球菌(GBS);80年代——表皮葡萄球菌或Dα溶血性链球菌;?国内60、70、80年代均以葡萄球菌(包括金葡菌、白葡菌和表葡菌)占首位,大肠杆菌次之。?近年来,条件致病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厌氧菌和真菌及复合菌感染也有增多。(二)感染途径:?1、产前感染(宫内感染):生后3天之内发病。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羊膜囊操作消毒不严可致胎儿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G-)多见。?2、产时感染(产道感染):生后3天之内发病。母产道菌群是羊水感染的源头。(1)、产程过长、难产、胎膜早破;(2)、助产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G-)多见。?3、产后感染:最常见。出生3天后发病。?主要感染途径—皮肤、粘膜,脐部;?其次—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多为革兰氏染色阳性(G+)菌(尤其是金葡菌),G-杆菌也不少见。【发病机理】(一)发病条件:?病原菌入血是否引起败血症,除受病原菌种类及毒力影响外,还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特点有关。?1、非特异性免疫:(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较弱。(2)、脐部未愈合为病原菌提供了直接入侵的门户。(3)、中性粒细胞贮备不足,吸附、吞噬并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差。(4)、补体成分及体液中的各种酶都明显低于成人。?2、特异性免疫功能:?⑴、IgG:母体内IgG虽可通过胎盘,胎龄愈小、IgG水平愈低。⑵、IgM:胎儿在20周时可制造一部分IgM,出生时IgM<0.2g/L,大于此值时应考虑宫内感染;缺乏时易患G-菌感染。⑶、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相对缺乏,细菌易侵入血液。⑷、细胞免疫:新生儿其免疫应答力弱,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和干扰素的量不足,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差。★【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