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二.护理评估六.护理评价五.护理措施四.护理目标三.护理诊断一.疾病概述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自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一、疾病概述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患者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手、衣物、玩具、食具、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感染后获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组发病率最高。分布极广泛;夏秋季多见;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流行特征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1.普通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可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2.重症病例表现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临床表现足跟部小水泡足尖部小水泡手部小水泡口腔溃疡臀部斑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