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发热诊治新进展-课件(PPT·精·选)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7.8 ℃舌下温度>37.5 ℃腋下温度>37.4 ℃3、高热:>39 ℃低热:37.5~38 ℃长期高热:>4~5天/7天长期低热:>2周(发热待诊)4、高热的影响:正面效应: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防御反应。(1)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2)白细胞内酶的活力↑(3)肝脏解毒功能↑负面效应:持续高热引起(1)营养素代谢↑氧耗↑消化功能障碍→腹泻脱水→代谢障碍(2)高热→产热↑→散热↑→加重心脏负担(3)大脑皮质过度兴奋→烦躁、高热、惊厥大脑皮质过度抑制→谵妄、昏睡、昏迷(4)消化道功能↓→酶分泌↓活力↓蠕动↓→纳差、腹胀、便秘(5)防御感染能力↓→不利于恢复所以,退热是一个重要措施,但高热就像火上的热水,关键是灭火,就是要寻找造成热水的原因,首先介绍一下发病机理。二、发病机理(一)感染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细菌,病毒,肿瘤,外伤,坏死物质等) →单核-吞噬系统→内源性致热原(IL-1,TNF)→体温调节中枢(二)非感染性发热1、产热过多2、散热障碍3、体温调节功能异常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热常见病因分析发热常见病因分析(一)感染性疾病(40%)1、细菌:全身感染:败血症、结核病等局部感染:化脑、肺炎、心内膜炎、伤寒、布病、骨髓炎、深部脓肿等2、病毒: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病毒性肝炎、脑炎等3、支原体:支原体肺炎4、寄生虫:疟疾,黑热病5、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6、螺旋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病(二)非感染性疾病1、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20%):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川崎病等2、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病等3、神经系统疾病(10%):中毒脑病、颅脑损伤、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等4、其他(10%):药物热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等夏季低热等血肿骨折烧伤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