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点,提出Burkitt淋巴瘤的病毒病因假说。1964年Epstein、Barr和Achong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观察到病毒颗粒,称为Epstein-Barr病毒(EBV),又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EBV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淋巴浅隐病毒属,是双连DNA病毒。宿主:人类一、病毒结构二、传播途径?1、经口密切传播?2、飞沫传播?3、输血传播三、感染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主要感染B细胞?一般认为EBV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B细胞表面,从而感染并转化B细胞。转化后的B细胞引起CTL的免疫应答。CTL的免疫应答EB病毒感染后,临床发病的主要原因。?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三、免疫性?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四、致病性?(一)非肿瘤性疾病?(二)肿瘤性疾病?(三)其它疾病(一)非肿瘤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mononucleosis.IM) ?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多为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致死性IM,75%的患儿在出生后数周死于IM,幸存者易患者恶性淋巴瘤和低免疫球蛋白血症。?2.口腔白癍?多发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在病变上皮的上层可检测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