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精神科临床诊断实践课件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精神科临床诊断实践一、诊断方法(一)病史采集 1.对于供史人情况的了解(与病人关系,可靠性,了解程度等)。 2.供史人不同意见的采纳。 3.如何进行病史补充(调查、收集)。一、诊断方法(二)精神检查 1、检查前的准备 2、检查时的态度 3、检查技巧 4、精神症状的发现、归纳与分析二、诊断理论(一)等级原则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二、诊断理论(二)多轴评估(DSM-Ⅳ)轴Ⅰ临床障碍轴Ⅱ人格障碍(或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精神发育迟滞轴Ⅲ躯体情况轴Ⅳ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轴Ⅴ全面功能评估二、诊断理论(三)共病理论1、实践性和实用性 2、问题二、诊断理论(四)谱系障碍理论1、理论依据:治疗反应模式2、应用现状:心境谱系障碍—抑郁和焦虑(不同疾病、共病、谱系障碍)强迫谱系障碍—疑病、人格解体、神经性贪食和厌食、冲动控制障碍、强迫症等精神病性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蓝)-分裂情感性疾病(绿)-情感性障碍(黄)3、问题三、诊断原则1、在肯定不正常之前,应先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考虑2、注意症状的结构组合3、注意疾病的过程与转归4、横向观察与纵向观察相结合5、自知力状况对疾病的诊断意义6、诊断名称的细化四、诊断标准化和实践工作中的“两难境地”?诊断标准化的意义和带来的问题?“两难境地”的处理对策:1.暂不符合诊断条件的,可用“暂定”或“可疑”。 2.使用笼统的诊断名称。 3.使用过渡性诊断名称,如“抑郁状态”、“神衰样状态”、“强迫状态”、“猜疑状态”、“兴奋躁动状态”等。 4.精神现象学上的再观察和随访。 5.“分裂型障碍”名称的采用。五、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一)器质性精神障碍 1、重视器质性疾病病史收集及有关检查 2、器质性精神症状的观察 3、器质性疾病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