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德育实效性差的结症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模式化导致德育个性的丧失我们的德育往往迷信和依赖于既往经验,缺乏创造性,形成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德育工作目标只停留于任务式的工作水平,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把德育的应用程序化。多数学校习惯于照搬国外或国内的成功模式,而不是立足实际创建富有个性特色的本校模式。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模式化倾向,使德育实践丧失了原本的个性特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我们面对的是新生一代,可德育工作还在沿袭几十年一贯的方式。希冀搞两次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就能使学生爱国,搞两次捐助活动就能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两次环保的征文就能使学生爱护环境,签两回名、宣两回誓“做文明人”就能使学生讲文明……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否过于幼稚?德育的对比德育的对比人的德性不是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可以一蹴而就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合于教学和生活中,让美和丑的概念逐渐内化在孩子们的心中,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崇尚真善美,就会为假恶丑痛心,并把这些意识渐渐地、不自觉地变成自己的行动。中国加入WTO 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同事的孩子在瑞士长大,有一次,国内刚去的孩子和他在日内瓦湖上划船。国内去的孩子喝完可乐后,顺手就把空瓶扔到了湖里。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孩子见到此景后,脸都白了,赶紧告诉他的母亲,好象扔空瓶的孩子犯了大罪似的。德育实效性差的其他症结德育实效性差的其他症结?观念的错位导致德育功能的缺失?市场的泛化导致德育内容的失范?过程的不科学导致德育实效的低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德育管理的乏力德育改革的方向德育改革的方向德育内容突出“生活”性,实施突出“实践”性。(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进心理教育内容. (2)关注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生活. (3)关注并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并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