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40%左右。3.男女比例为:2:3。4.女性病例从20-35岁发病最多;男性病例从40-55岁发病最多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症状波动。感冒、精神刺激可使症状加重。女性患者经期症状加重;闭经、妊娠期减轻,产后加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重症肌无力.眼睑图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1.Ossermen改良法分型,为标明MG肌无力的分布部位、程度及病程。一般采用Ossermen改良法的分型:Ⅰ型:只有眼肌的症状和体征,无死亡率。ⅡA型:轻度全身肌无力,发作慢,常累及眼肌,逐渐影响骨髓肌及延髓肌。无呼吸困难,对药物反应差。活动受限,死亡率极少。ⅡB:中度全身肌无力,累及延髓肌,呼吸尚好,对药物反应差。活动受限,死亡率低。Ⅲ型:急性暴发性发作,早期累及呼吸肌,延髓和骨髓肌受损严重,胸腺瘤发现率最高。活动受限,对药物治疗效差,但死亡率较低。.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Ⅳ型:后期严重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最少在Ⅰ型或Ⅱ型症状出现2年后才达此程度,可逐步或突发。胸腺瘤发现率占第2位。对药物反应差,预后不佳。Ⅴ型:肌萎缩型,起病半年出现肌肉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吞咽困难,食物误入气管而由鼻孔呛出。口齿不清或伴有胸闷气急。因长期肌无力而出现继发性肌萎缩者不属于此型。病程反复2年以上,常由Ⅰ型或Ⅱ型发展而来。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重症肌无力2.少年型肌无力:14-18岁之间发病,以睑下垂、斜、复视为多见。吞咽困难,全身肌无力较儿童型多见。3.肌无力危象:患者因肌无力引起呼吸、吞咽困难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生命体征时,称为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的危重状态。肌无力危象包括:肌无力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胆碱能危象: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过量反拗性危象: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