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海外矿产资源收购中目标公司的特殊公司架构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存在的严重定价偏Р差,而且证明了基本因素(例如,货币风险、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合同、流动性、Р以及税务等)都不足以解释股价的巨大差异,只是证明了两支股票的相对价格与Р两个公司的主上市地的股票指数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在金融业务实践中,曾经Р有机构试图利用这一价格差异套利;例如,美国长期资本投资公司(LTCM)曾Р在 1997 年-1998 年投入 23 亿美元对 Royal Dutch/Shell(当时存在 8~10%的价差)Р设立了 DLC 结构套利交易,但由于 LTCM 在 1998 年破产清盘被迫斩仓,损失Р约近 2 亿美元3。事后,学术界、金融界的研究认为:对 DLC 进行套利的风险很Р大,参与者较少使其难以对冲从而使风险进一步放大4。因此,目前很少再有金Р融机构利用该价差进行套利交易。Р Р 注释Р1 见 http://en./wiki/Dual-pany 的相关统计。Р2 在 2006 年 12 月之前,这一标准设定为 5000 万澳元。另外,根据 2005 年 1 月Р 1 日生效的《澳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来自美国的投资者适用不同的门槛(根Р 据每年的设定指数进行调整):目前,对美国政府控制的投资企业或投资于《协Р 定—附件 C》规定的敏感行业时,门槛为 1.05 亿澳元,对一般美国投资企业Р 适用门槛为 9.13 亿澳元。Р3 Lowenstein, R.著, 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Р Management,2000 年 Random House 出版。Р4 De Jong, A., L. Rosenthal和 M.A. van Dijk著,The Risk and Return of Arbitrage in Р Dual-panies, 2008 年 6 月发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