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 的成像效果和其对中央型肺癌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 70 例。正常组:选择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4 月期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行 CTVB 检查并行 FB 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 20 例,男性 10 例,女性 10;年龄范围为 2055 岁,平均年龄40 岁。病变组:选择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4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行 CTVB,后行 FB 检查并取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 50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 33∶17,平均年龄 56.1(范围 3566)岁。包括鳞癌 29例,小细胞癌 11 例,腺癌 9 例,大细胞未分化癌 1例。1.2 扫描技术参数扫描方式为 320 排连续容积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125 mAs,层厚为 0.5 mm,重建间隔为 0.5mm。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嘱患者吸气后屏气,1 次扫描获得全肺图像且无呼吸运动伪影。1.3 后处理仿真支气管镜成像将 320 排螺旋 CT 扫描所得的二维横断面图像转入 Vitrea 工作站,进行仿真成像,同时获得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包括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利用飞越(flythrough)导航方式,用鼠标操作控制模拟照相机在气管支气管中的位置,并在其中穿行。MPR 图像可同时显示光标在支气管内的相应位置、病变部位管壁的厚度以及肿瘤向外侵犯的范围。2 结果2.1 正常组 320 排螺旋 CTVB 与 FB 比较在正常人群(n=20)中,CTVB 可清楚地显示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以及叶、段和亚段支气管的腔内情况。与 FB 观察结果(100%观察到第 4 级支气管管腔,可观察到第 5 级支气管开口情况)比较,320 排—962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年 8 月第 18 卷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