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将近50%的教师已产生疲劳、倦怠感。本研究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探讨:(1)可以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决议、调整方略时提供参考,使行政部门为教师制订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决策,促成教育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2)通过研究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根源,可以为学校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佐证,为制定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提供科学的指导。(3)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个人根源的研究可以为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调整自己心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帮助。最后,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从理想课程到实践课程的转化也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努力揭示目前基础教育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更为重要的是,吉林省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实验。据悉,2007年与吉林省同时进入课改的省和直辖市还有北京、湖南、黑龙江等。2010年以前,高中课改将在全国推开。带着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愿景,我们不得不回顾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道路上所迈出的脚步,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未来,希望能够对我们高中新课程改革有所启示。(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结合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既符合本研究的目的,又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够反映出本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真实情况。1.文献研究: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参考已有的关于职业倦怠的临床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组织观点和社会历史观点;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根源、组织根源和个人根源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类型的表述;教师职业倦怠过程模式的探讨等作为本人的理论基础。2.专题访谈:随机选取20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开放式访谈,重点了解处于不同时期的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产生倦怠的原因。3.实地观察:利用实习之便,到中小学去听课,深入教师的工作实际,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从而对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