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供销社改革方向:走向法定机构的农协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2528KB

文档介绍
作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社,要采取政策引导、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密切与农民的联系,不断强化与农民的联合与合作。难点1:两条道路之争——工商资本下乡,还是农民综合合作?11号文件高举合作大旗,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意在以供销社的公益资本施行具普惠性质的“三农”综合性服务。要分清主体和侧翼,对资本下乡进行政策规制。难点2:社有企业与供销社(基层社)两张皮?目前二三产业的私人工商资本和农民和农民组织之间是两张皮,没有忠诚和信任,无法长期合作。社有企业怎么样呢??供销社担任“三农”综合服务主力军,应先成为一产即农业和农民的代表,建立与农民之间的忠诚与信任关系,再代表农民向二、三产业进军,将二三产业发展与一产连接,形成为农服务的产业链。?社有企业应成为为农服务产业链,并构建于供销社系统之内,运作于市场之中。?社有企业服务于基层社,是供销社自我改造的重要方向。难点3:供销社的性质定位-企业?事业单位?社团?半政府(上官下民)??地位性质特殊,既体现党和政府政策导向,又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既有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特点,又履行管理社有企业的职责?社有企业不能办成一般的营利性企业,与民争利。为农的商业性经营不能以营利为第一目标,而是首先服务农民和基层社。?基层社非一般农民合作社,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社?联合社和总社服务和支持基层社,整合资源、拓展事业?供销社体系是为农姓农的公益性社会企业集团,是担负特定功能的特殊法人?基层社重建、社有企业改制、联合社改造均需清晰的模式,具体的政策界定和制度设计,尤其基层社需要先行试点,找出具有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的道路。?基层社姓农、为农、扶农、惠农做好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农民满意了,国家就有可能整合各部门涉农资源以供销社为主要输送渠道,提升每年上万亿支农资金落地的有效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